血气分析穿刺位置通常选择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颞浅动脉。具体分析如下:
1.桡动脉:位于手腕内侧拇指根部,位置表浅易于定位,周围无重要神经血管,穿刺后压迫止血方便,是临床最常用部位。操作时需将手腕背伸30度,消毒后以45度角进针,见回血后固定针头采集标本。
2.股动脉: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可触及搏动,血管粗大成功率较高,但靠近会阴部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穿刺时需绷紧皮肤垂直进针,术后需加压包扎防止血肿形成。肥胖患者定位可能困难。
3.足背动脉: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可触及搏动,适用于桡动脉穿刺困难者。血管较细需选用小号针头,穿刺时固定足部避免移动,术后需观察足趾血运情况。
4.肱动脉:肘窝内侧可触及搏动,穿刺时需伸直手臂掌心向上。此处靠近正中神经需注意进针深度,避免损伤神经。采集后需充分压迫避免前臂肿胀。
5.颞浅动脉:耳屏前上方颞部皮下可触及搏动,多用于婴幼儿或特殊病例。血管较细且靠近头面部,操作需轻柔避免血肿影响美观。
穿刺前需评估凝血功能,避开皮肤感染或创伤部位。操作中严格无菌技术,采集后立即排出针头内气泡并混匀抗凝剂。标本需隔绝空气送检,避免剧烈摇晃影响结果准确性。术后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或肢体远端循环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