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的检查方式包括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分析、头部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脑电图监测脑电活动、血液生化及免疫学检测、病原体核酸检测。具体分析如下:
1.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分析:通过穿刺腰椎间隙抽取脑脊液,观察其颜色、透明度及压力变化,检测细胞计数、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脑脊液培养或特殊染色有助于明确病原体类型,为治疗提供依据。
2.头部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CT可快速排除脑出血或占位性病变,MRI对早期脑组织水肿、炎症或坏死更敏感,能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和性质。增强扫描可进一步区分感染与非感染性病变,指导临床决策。
3.脑电图监测脑电活动:通过电极记录脑电波变化,发现异常放电或慢波活动,提示脑功能受损。脑电图对癫痫发作或亚临床脑炎有较高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症状不典型的病例。
4.血液生化及免疫学检测:血液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以及肝肾功能评估。免疫学检测针对特定抗体,如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帮助鉴别免疫介导的脑炎类型。
5.病原体核酸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脑脊液或血液中的病毒、细菌等核酸片段,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常见目标包括单纯疱疹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可快速明确感染源。
检查前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及禁忌症,腰椎穿刺后需平卧防止低颅压头痛。影像学检查前移除金属物品,躁动患者可能需镇静。脑电图需避免干扰因素如药物影响。血液检测需结合临床判断,避免单一指标误判。核酸检测需在感染窗口期后开展以提高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