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适应症包括消化不良、感冒发热、睡眠不安、咳嗽痰多、生长发育迟缓。具体分析如下:
1.消化不良: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手法如摩腹、揉板门能增强消化吸收,适用于积食或喂养不当引起的功能性胃肠问题。操作时需注意力度轻柔,避免过度刺激。
2.感冒发热:推拿可疏散风邪、解表退热,常用手法如开天门、推坎宫。通过刺激头面部及背部穴位,帮助发汗降温,缓解鼻塞流涕。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初期,但高热时需结合其他治疗。
3.睡眠不安:推拿能安神定志,如揉小天心、清肝经等手法可平抑肝火,改善夜啼或易惊醒。适用于情志失调或心脾两虚导致的睡眠障碍,需长期坚持并配合规律作息。
4.咳嗽痰多:通过推肺经、运内八卦等手法宣肺化痰,缓解气道不适。适用于外感或内伤咳嗽,尤其痰湿壅盛者。操作时需区分寒热证型,避免误治。
5.生长发育迟缓:推拿可补肾益髓、健脾助长,如捏脊、补脾经能促进营养吸收。适用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的体格发育落后,需结合饮食调理。
推拿前需明确诊断,排除器质性疾病;操作者手法应专业规范,避免损伤皮肤;饭后半小时内不宜进行;急性感染或皮肤破损时禁用;长期症状未改善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