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碎石后出现肾积水属于常见现象,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正常。碎石过程中,结石碎片可能暂时堵塞输尿管,导致尿液排出受阻,从而引发短暂性肾积水。若积水程度较轻且逐渐缓解,通常属于术后正常反应;但若积水持续加重或伴随感染、发热等症状,则需警惕并发症可能。
肾结石碎石术后肾积水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结石碎片移动时可能卡在输尿管狭窄处,造成梗阻;术后输尿管黏膜水肿或痉挛也会影响排尿。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或激光碎石后,约10%-30%的病例可能出现短暂积水,多数在1-2周内自行消退。若积水超过4周未改善,需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残留结石、输尿管狭窄或肾功能损伤。影像学检查如B超或CT可明确积水程度及病因,必要时需通过输尿管支架置入或二次手术解除梗阻。
术后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至关重要。轻微腰痛或排尿不适可能为正常恢复过程,但持续剧痛、血尿加重、发热或尿量明显减少需立即就医。日常需增加饮水量,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促进结石碎片排出。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碎片移位引发梗阻,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积水情况。饮食上减少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预防结石复发。若存在感染迹象,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不可自行停药。及时随访可有效降低慢性肾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