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治疗包括控制感染使用敏感抗菌药物、促进痰液排出采用体位引流和祛痰药物、缓解症状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支持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时考虑手术切除病灶。具体分析如下:
1.控制感染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针对性抗菌药物,初始经验性治疗常覆盖常见病原体。治疗周期通常持续7至14天,重症需延长疗程。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耐药性产生。
2.促进痰液排出采用体位引流和祛痰药物:体位引流利用重力帮助痰液从支气管排出,每日多次进行。祛痰药物如氨溴索可降低痰液黏稠度,辅助排痰。物理疗法如拍背振动也有助于松动痰液,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
3.缓解症状应用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雾化吸入起效快,适合急性发作期。长期使用需评估效果,避免过量引发心悸等副作用。
4.支持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可稀释痰液,每日饮水量建议1.5升以上。发热或大量排痰时需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营养支持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增强机体修复能力。
5.严重时考虑手术切除病灶:反复感染或大咯血且病变局限者,手术可彻底清除病灶。术前需评估肺功能及全身状况,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并发症。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影像学及痰液检查,调整方案。避免接触烟雾、冷空气等刺激因素,减少急性发作。出现咯血或呼吸困难加重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