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保守治疗需注意固定稳定性、避免肩部过度活动、定期复查影像、观察皮肤及神经症状、合理镇痛。具体分析如下:
1.固定稳定性:锁骨骨折后需使用八字绷带或锁骨带固定,保持骨折端对位。固定过松可能导致移位,过紧则影响血液循环。每日检查固定装置是否松动,根据肿胀程度调整松紧度。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期间避免自行拆除。
2.避免肩部过度活动:早期肩关节制动可减少骨折端摩擦。患侧上肢需悬吊保护,避免提重物、外展或上举动作。2周后可逐步进行钟摆运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过度活动易导致畸形愈合或延迟愈合。
3.定期复查影像:骨折后1周、2周、4周需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若发现移位或愈合不良,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影像检查是评估保守治疗有效性的关键依据。
4.观察皮肤及神经症状:固定装置可能压迫皮肤,需每日检查有无红肿、破溃。锁骨下神经血管束靠近骨折端,若出现手臂麻木、刺痛或苍白,提示可能受压,需立即就医。
5.合理镇痛:骨折初期疼痛明显,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长期依赖止痛药,疼痛减轻后逐步减量。冷敷可缓解肿胀,但每次不超过20分钟,防止冻伤。
锁骨骨折恢复期间需保持营养均衡,补充钙质及蛋白质。睡眠时垫高患侧背部,减少翻身幅度。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按压患侧锁骨,减轻震动。出现发热、固定处剧痛或皮肤发紫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