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确实可能导致尿床现象。尿路感染会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因膀胱刺激或排尿控制能力暂时下降而出现尿床。尤其是夜间睡眠时,感染引发的膀胱不适可能干扰正常排尿意识,增加遗尿风险。
尿路感染影响排尿功能的机制与炎症刺激有关。细菌感染尿道或膀胱时,局部黏膜充血水肿,神经敏感性增强,即使膀胱未充盈也可能产生尿意。幼儿本身排尿控制能力较弱,感染后更易出现排尿失控。若感染波及肾脏,可能伴随发热或全身不适,进一步降低身体调节能力。部分患儿白天可表现为憋尿困难、尿裤子,夜间则可能因深睡眠难以觉醒而尿床。
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排尿习惯变化。若尿床突然加重或伴随尿液浑浊、异味、哭闹排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尿常规。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迁延。日常应鼓励患儿多饮水冲刷尿道,睡前排空膀胱。避免责备尿床行为,减轻心理压力。长期反复尿床或感染治愈后仍持续遗尿,需排查其他病因如神经源性膀胱或先天性尿路异常。保持会阴清洁、及时更换内裤也有助于预防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