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需暂缓接种疫苗,尤其是麻疹-腮腺炎-风疹MMR、水痘疫苗等活疫苗,以及部分灭活疫苗。具体接种禁忌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及免疫功能状态综合评估,通常建议痊愈后3-6个月再恢复接种计划。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性疾病,治疗中常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这些药物会暂时抑制免疫功能,影响疫苗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活疫苗如MMR、水痘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含有减毒病原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能引发感染。灭活疫苗虽安全性较高,但在急性炎症期接种可能加重发热反应。部分患儿接受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需更严格评估疫苗接种时机。疫苗接种前需提供完整病史,包括川崎病发病时间、治疗方案及当前用药情况。
注意事项包括所有疫苗接种需在主治医师和预防接种科医生共同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决定。恢复接种前建议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炎症指标,确认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若曾使用免疫抑制剂,需停药至少3个月后再评估。接种后需密切观察48小时,重点关注体温、皮疹等异常反应。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灭活疫苗可优先考虑,但仍需间隔治疗周期。疫苗接种记录需详细标注川崎病史及用药史,便于后续医疗参考。特殊情况下如流行病暴发,可经专业评估后调整接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