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之所以无法治愈,主要因为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会迅速破坏神经功能且难以被药物或免疫系统清除。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疾病进展极快,几乎必然致命。目前医学手段仅能通过暴露后预防阻断病毒扩散,但无法逆转已发生的神经损伤,这是狂犬病死亡率接近100%的根本原因。
狂犬病病毒具有高度嗜神经性,通过外周神经向中枢系统迁移。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复制时会逃避免疫识别,同时血脑屏障阻碍抗体和药物进入。当病毒抵达大脑并引发脑炎时,神经元已发生不可逆损伤。此时即使使用抗病毒药物或人工诱导昏迷,也无法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功能。现有治疗手段如密尔沃基疗法曾尝试联合用药,但成功率极低且存在争议,多数病例仍以死亡告终。疫苗仅在病毒进入神经前有效,发病后接种则失去作用。
预防是应对狂犬病的关键。被可疑动物咬伤后需立即彻底清洗伤口,并尽快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为宠物定期免疫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出现恐水、痉挛等症状时已属临床期,需严格隔离并采取支持治疗。全球范围内消除犬传狂犬病仍是公共卫生重点,早期干预比治疗更实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