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需进行血常规检查、电解质检测、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血常规检查:通过采集外周血液分析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贫血。细菌感染常伴随白细胞升高,病毒感染可能引起淋巴细胞比例异常。此项检查操作简便,有助于初步筛查病因,但需结合其他结果综合判断。发热期间血液指标可能出现短暂波动,需在病情稳定后复查以排除干扰因素。
2.电解质检测:重点监测钠、钾、钙等指标水平,低钠血症可能诱发惊厥反复发作。高热可能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及时纠正失衡状态。检测结果异常时需考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等潜在问题。静脉采血需在惊厥缓解后进行,避免操作过程中再次诱发症状。
3.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分析压力、细胞数及蛋白含量,排除脑炎或脑膜炎。此项检查适用于伴随意识障碍或颈部强直等症状的患儿。操作前需评估颅内压,避免穿刺风险。正常结果可有效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但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4.脑电图检查:记录脑电波活动,鉴别癫痫或其他异常放电。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通常无特异性改变,但复杂型惊厥可能出现局灶性慢波。检查宜在发作后48小时内进行,提高异常波形检出率。结果异常需长期随访,警惕潜在癫痫风险。
5.影像学检查:头部CT或MRI可排除脑出血、肿瘤或结构异常。单纯性热性惊厥通常无需影像学检查,适用于惊厥持续时间长或存在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患儿。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但需镇静配合,需权衡检查必要性。
惊厥发作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强行按压肢体。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就诊时提供详细信息。退热药物无法预防惊厥,重点在于观察病情变化。首次发作后需密切监测体温,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需立即就医。日常避免过度包裹,保持环境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