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黄疸的中草药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茵陈、栀子、大黄、黄芩、黄柏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利湿、退黄解毒的功效,常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中医将黄疸分为阳黄与阴黄,用药需根据证型选择,阳黄多用清热药,阴黄则需温化寒湿。
茵陈是退黄要药,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能清利湿热,常与栀子、大黄组成茵陈蒿汤,适用于身目发黄、小便短赤的湿热型黄疸。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大黄泻下攻积,导湿热从大便而出。黄芩、黄柏清热燥湿,对肝胆湿热有效。若属寒湿阴黄,可选用白术、附子、干姜等温阳化湿药,配伍茵陈、茯苓等健脾利湿。部分中成药如茵栀黄颗粒、黄疸茵陈冲剂也以经典方为基础,便于服用。
使用中药退黄需辨证准确,避免误治。过量苦寒药可能损伤脾胃,孕妇及体弱者慎用。部分中药如大黄不宜长期服用,防止电解质紊乱。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结合西医检查明确病因,梗阻性黄疸或重症肝炎需及时就医。饮食宜清淡,忌油腻辛辣,避免加重肝胆负担。中药与西药联用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