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可以采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中医认为眩晕多与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痰湿内阻等因素有关,针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临床常用百会、风池、太冲等穴位,结合辨证选穴,对功能性眩晕如耳石症、梅尼埃病或慢性眩晕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针刺治疗眩晕的机制涉及多系统调节。一方面,针刺可改善内耳微循环,缓解前庭功能障碍;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减轻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对于焦虑或颈椎病引发的眩晕,针刺配合颈部穴位松解能协同增效。连续治疗2-4周后,多数患者发作频率和程度明显降低,且副作用少于药物疗法。
使用针刺需注意严格消毒避免感染,体质虚弱者宜轻刺激。孕妇、凝血障碍患者或局部皮肤感染者禁用。治疗期间需避免突然起身、过度劳累,建议结合生活方式调整。若眩晕伴随意识障碍、剧烈头痛,需优先排除脑卒中等急重症,不可仅依赖针刺。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中医师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更为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