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镜检查有出血可采取压迫止血、电凝止血、药物止血、暂时观察、后续复查。具体分析如下:
1.压迫止血:膀胱镜检查后出现轻微出血时,可通过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将球囊注水后轻轻牵拉,使球囊紧贴膀胱壁,压迫出血点。压迫时间通常为10-15分钟,若出血停止可解除压迫。此方法适用于黏膜表浅损伤或小血管渗血,操作简单且对组织损伤小。
2.电凝止血:对于活动性出血或较大血管损伤,可采用电凝止血。通过膀胱镜导入电凝探头,直接对出血点进行高频电流凝固。电凝可使血管封闭,迅速止血,但需注意控制电流强度,避免过度烧灼导致组织坏死。术后需观察尿液颜色变化,确保无再出血。
3.药物止血:局部或全身使用止血药物可辅助控制出血。膀胱内灌注止血剂如肾上腺素稀释液,能收缩血管减少渗血。全身应用止血药如血凝酶,可促进凝血功能。药物止血适用于轻度出血或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需注意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
4.暂时观察:部分轻微出血可能自行停止,无需特殊处理。术后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血块堵塞,同时增加水分摄入稀释尿液。观察尿液颜色及生命体征,若出血逐渐减轻可继续保守治疗。此方法适用于无明显活动性出血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
5.后续复查:出血停止后需定期复查膀胱镜或超声,评估愈合情况。复查可发现潜在问题如感染、瘢痕形成等,及时干预避免并发症。对于反复出血或病因不明者,复查尤为重要,必要时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膀胱镜检查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腹压增高动作。饮食清淡,多饮水促进排尿。出现持续出血、发热或严重疼痛需立即就医。术后按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随访确保恢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