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由血栓或栓塞堵塞脑动脉引起,属于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需及时识别与救治。
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病因,脂质沉积导致血管壁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诱发血栓形成。心源性栓塞如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脱落,或颈动脉夹层等血管病变也可能引发栓塞。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会加速血管损伤。临床症状取决于梗死部位,常见突发面瘫、肢体无力、言语障碍,严重时可出现昏迷。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能明确梗死范围,溶栓治疗需在发病4.5小时内实施,部分患者可行血管内取栓术。
预防脑梗死需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出现突发头痛、眩晕或单侧肢体麻木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康复期需结合药物、运动训练和语言治疗,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长期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者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警惕出血风险。寒冷季节需注意保暖,避免血压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