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蚊虫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库蚊等蚊种作为媒介传播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自然宿主主要为猪、鸟类等动物。蚊虫叮咬感染病毒的动物后,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再通过叮咬人类传播。该病流行于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夏秋季节高发,与蚊虫活动高峰期一致。传播过程依赖蚊虫与动物宿主之间的循环,人类属于偶然宿主,但感染后可能出现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如高热、头痛、抽搐甚至昏迷,部分病例会遗留后遗症。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需采取综合措施。接种疫苗是有效手段,推荐流行区儿童及高危人群接种。防蚊灭蚊同样关键,使用蚊帐、驱蚊剂,清除积水以减少蚊虫滋生。流行季节避免在黄昏或黎明时段户外活动,降低被叮咬风险。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公共卫生部门需加强动物宿主监测和蚊媒控制,阻断传播链。通过科学防控,可显著降低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