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中耳炎可能出现耳痛、哭闹不安、听力下降、发热、耳道流出脓液。具体分析如下:
1.耳痛:中耳炎引发的耳痛通常表现为突发性刺痛或持续钝痛,婴幼儿因无法表达常通过抓耳、摇头或频繁触碰耳朵表现。耳痛在平躺或咀嚼时可能加重,因体位改变导致中耳压力变化。耳膜因炎症充血膨隆时会加剧疼痛感,部分患儿伴随颞部或同侧头痛。
2.哭闹不安:婴幼儿患中耳炎时易出现异常哭闹,尤其在夜间或进食时。疼痛刺激导致情绪烦躁,可能伴随睡眠中断、拒食或蜷缩体位。哭闹程度与炎症进展相关,若伴随持续尖叫需警惕鼓膜穿孔或并发症。
3.听力下降:中耳积液会影响声音传导,导致暂时性听力减退。患儿对轻声呼唤反应迟钝,看电视需调高音量。婴幼儿可能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或重复要求说话者提高音量。积液吸收后听力多可恢复,但反复发作可能影响听觉功能。
4.发热:急性中耳炎常伴随体温升高,可达38℃以上。发热多出现在炎症初期,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部分患儿发热前可能出现寒战或四肢冰凉,需监测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
5.耳道流出脓液:鼓膜穿孔后可见黄白色脓液从外耳道渗出,此时耳痛可能突然减轻。脓液可能带有血丝或异味,需及时清理避免堵塞耳道。穿孔后仍需规范治疗以防转为慢性中耳炎。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滴耳液或掏挖耳道。治疗期间保持鼻腔通畅,哺乳时抬高头部防止呛奶。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观察体温及精神状态变化。避免用力擤鼻涕或游泳,减少上呼吸道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