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低压综合征是指脑脊液压力低于正常范围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脑脊液对脑组织和脊髓具有缓冲保护作用,压力过低会导致脑组织下沉牵拉,引发特征性头痛及神经功能障碍。
颅内低压综合征可分为自发性与继发性两类。自发性多因脑脊液漏引起,常见于硬脊膜薄弱处自发破裂;继发性则与腰椎穿刺、外伤、手术或脱水等因素相关。典型表现为直立位头痛,平卧后缓解,可能伴随恶心、耳鸣、颈强直或复视。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脑部MRI可见硬脑膜强化、脑组织下沉等特征性改变,腰椎穿刺测压可确认压力低于60mmH₂O。治疗以病因处理为主,自发性病例多采取卧床休息、补液或硬膜外血贴疗法,严重者需手术修补漏口。
患者需严格避免剧烈活动、用力咳嗽或弯腰动作,以防加重脑脊液漏。补液治疗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硬膜外血贴术后需观察有无感染或神经根刺激症状。若头痛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意识障碍、癫痫等严重表现,需警惕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立即就医。长期颅内低压可能导致静脉窦血栓等风险,恢复期应定期随访影像学检查。日常注意保持水分摄入,避免腰椎穿刺等非必要有创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