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尿中容易形成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尿酸结石是由于尿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在酸性环境下溶解度降低而形成;胱氨酸结石则因遗传性胱氨酸尿症导致尿中胱氨酸排泄过多,在酸性尿中更易结晶沉淀。这两种结石的形成与尿液pH值密切相关,酸性环境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
尿酸结石常见于高尿酸血症、痛风或高嘌呤饮食的人群。当尿液pH值低于5.5时,尿酸溶解度显著下降,未溶解的尿酸结晶逐渐聚集,最终形成结石。胱氨酸结石较为罕见,主要由肾小管对胱氨酸重吸收障碍引起。即使尿中胱氨酸浓度轻度升高,在酸性环境中也容易析出结晶,反复形成结石。酸性尿还可能促进草酸钙结石的生长,但草酸钙结石更多在中性或弱酸性尿中形成,并非酸性尿的典型产物。
预防酸性尿相关结石需重点关注尿液pH值的调节。对于尿酸结石,可通过增加饮水、限制高嘌呤饮食及服用碱性药物如枸橼酸钾提高尿液pH值至6.0-6.5,以增强尿酸溶解。胱氨酸结石患者需严格控水,每日尿量维持在3升以上,并服用硫醇类药物或碱化尿液以减少胱氨酸结晶。定期监测尿液pH值和结石成分分析对指导治疗至关重要。避免长期摄入酸化尿液的食物如高蛋白饮食也能降低风险。若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结石类型并针对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