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在中医理论中具有一定降低尿蛋白的作用。作为传统补气药材,黄芪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机制,对部分肾性蛋白尿患者产生治疗效果,尤其适用于气虚型蛋白尿的辅助治疗。
现代药理黄芪含有的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等活性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肾组织损伤。临床观察发现,黄芪制剂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时,可减少24小时尿蛋白定量,改善血浆白蛋白水平。其作用机制涉及调节肾小球滤过屏障电荷选择性,抑制足细胞凋亡,以及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延缓肾纤维化进程。对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等疾病导致的轻度至中度蛋白尿,在辨证属脾肾气虚证候时效果较显著。
使用黄芪治疗蛋白尿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湿热内蕴或阴虚阳亢者不宜单用。常规煎服剂量为10-30克,超量可能引起头晕、烦躁等不良反应。妊娠期、血压异常人群需谨慎使用,避免与免疫抑制剂产生相互作用。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蛋白尿持续不降或伴有血肌酐升高时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黄芪仅作为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不能替代降压、降糖等基础治疗,重度蛋白尿患者仍需结合肾脏病理类型选择针对性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