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枝,即栀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退黄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栀枝的果实、根、叶均可入药,其中果实最为常用,主治热病心烦、黄疸、目赤肿痛等症状,外敷还可缓解扭伤肿痛。栀枝含有栀子苷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肝利胆等药理作用。
栀枝在中医应用中常用于治疗实热证候。对于热病引起的高热烦躁,栀枝能清热除烦,常与淡豆豉配伍使用。在肝胆湿热导致的黄疸中,栀枝可促进胆汁分泌,加速胆红素代谢,常与茵陈、大黄同用。栀枝对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也有凉血止血效果。现代研究还发现,栀枝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外用时,栀枝研末调敷可缓解跌打损伤或疮疡肿痛。
使用栀枝需注意其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或腹痛。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影响肝功能,需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应避免过量使用。外敷时若出现皮肤过敏,应立即停用。栀枝与部分西药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服用抗凝血药或降糖药的患者需谨慎配伍。建议在专业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