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后针眼处持续流血,首先应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止血措施。可用无菌棉球或干净纱布轻压出血部位5-10分钟,同时抬高肢体减少局部血流。若出血量较大或超过15分钟未止,需及时就医处理。
针灸后出血可能与局部毛细血管损伤、凝血功能异常或操作手法有关。正常情况下,针眼会有轻微渗血,但通常很快自止。若持续流血,可能与针刺过深、误伤小血管或患者本身存在血小板减少、服用抗凝药物等情况相关。操作时避开浅表静脉、掌握进针角度能降低出血风险。出血后避免揉搓或热敷,防止加重症状。冷敷可收缩血管辅助止血,但需注意防止冻伤。
针灸前后需注意的方面包括治疗前告知医生是否有出血倾向或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后保持针眼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沾水或剧烈运动;观察是否伴随淤青、肿胀或疼痛加剧,异常情况需复诊。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需谨慎,防止感染。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师操作,能有效减少此类情况发生。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出血,建议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排除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