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CT能检查出中耳炎、听小骨异常、乳突气房病变、内耳结构畸形、颞骨骨折。具体分析如下:
1.中耳炎:耳部CT可清晰显示中耳腔内积液或软组织密度影,帮助判断炎症范围及程度。鼓室黏膜增厚、鼓窦扩大等表现均可通过影像确认。若存在胆脂瘤,CT能显示骨质破坏特征,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扫描时需注意区分急性与慢性中耳炎,前者以液体渗出为主,后者常伴骨质改变。
2.听小骨异常:CT高分辨率成像能精确显示锤骨、砧骨、镫骨的形态与连接关系。先天发育畸形、外伤性脱位或固定均可通过三维重建明确。听小骨链中断会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术前评估依赖CT数据。扫描层厚需小于1mm以避免微小病变漏诊。
3.乳突气房病变:乳突气房发育不良、炎症或占位性病变在CT中表现为气房密度增高或骨质破坏。慢性乳突炎可见气房间隔模糊,胆脂瘤则显示边缘硬化的膨胀性病变。气房解剖变异可能增加手术难度,需提前规划入路。
4.内耳结构畸形:CT可识别耳蜗、前庭、半规管的形态异常,如Mondini畸形表现为耳蜗转数缺失。骨性迷路发育不全常伴随感音神经性耳聋,需结合临床评估。扫描时需注意避免伪影干扰细微结构判断。
5.颞骨骨折:CT能明确骨折线走向及累及范围,纵行骨折多涉及外耳道和鼓室盖,横行骨折易损伤内耳。伴随的脑脊液漏或面神经管损伤需紧急处理。三维重建有助于显示复杂骨折的全貌。
检查前需去除金属饰品,避免伪影干扰成像。孕妇及儿童应谨慎评估辐射风险,必要时选择其他检查方式。扫描时保持头部固定,确保图像清晰度。对比剂过敏史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报告解读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听力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