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屎白具有利水消肿、解毒除湿等功效,与之功效相似的中药包括赤小豆、茯苓、泽泻等。这些药材在传统医学中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及湿热病症,与鸡屎白的应用范围有较高重合度。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既能利水消肿,又可解毒排脓,适用于湿热黄疸、脚气浮肿等症。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宁心,对脾虚湿盛引起的水肿、痰饮有显著效果。泽泻则专攻利水渗湿,清热效果明显,常用于下焦湿热导致的小便不利、泄泻。冬瓜皮、玉米须等药食同源之品,亦能通过利尿作用缓解水肿,且安全性较高,适合轻症调理。
使用此类药物需辨证施治。赤小豆不宜长期过量服用,可能伤津;茯苓需区分白茯苓与赤茯苓,前者偏补,后者偏泻;泽泻性寒,肾虚滑精者慎用。湿热证候需配伍清热药,如黄柏、栀子,以增强疗效。孕妇及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盲目利尿导致电解质紊乱。药材炮制与煎煮方法也影响药效,如赤小豆宜捣碎入药,泽泻多麸炒减寒性。现代药理提示,部分利水药可能影响血压或肾功能,慢性病患者需监测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