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败血症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生素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进行抗生素治疗:败血症病情进展迅速,必须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通常先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待血培养结果调整用药。静脉给药确保药物快速起效,疗程需足量足时,避免耐药性产生。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炎症指标,评估疗效。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败血症易引发休克或多器官衰竭,需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等指标。出现异常时及时干预,如供氧、扩容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体温波动需物理或药物降温,避免高热惊厥。记录尿量及意识状态,早期发现肾功能或神经系统损伤。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感染可能导致脱水或酸碱失衡,静脉补液纠正循环血量,必要时补充葡萄糖、钠钾等电解质。监测血气分析及尿比重,调整补液速度和成分。心力衰竭患儿需控制输液量,避免肺水肿。
4.提供营养支持:败血症患儿代谢亢进,需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母乳喂养优先,无法进食者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促进免疫修复。
5.预防并发症: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继发感染,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预防深静脉血栓或压疮,勤翻身并轻柔按摩肢体。康复期关注生长发育,筛查听力、视力等后遗症,必要时早期干预。
败血症患儿家属需配合医生治疗,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方案。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观察喂养反应及精神状态,异常情况立即反馈。康复后定期随访,监测免疫功能和器官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