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夜惊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中突然惊醒、哭闹或表现出恐惧,通常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种情况并非由噩梦引起,醒来后婴儿通常难以安抚,且次日对夜间行为无记忆。夜惊多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属于阶段性现象,多数情况下会随年龄增长自然消失。
婴儿夜惊的具体原因涉及多种因素。首先,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睡眠调节功能暂时性紊乱,尤其在深度睡眠向浅睡眠过渡时出现异常。其次,遗传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有夜惊家族史的婴儿发生率较高。环境刺激如睡眠环境嘈杂、室温不适、睡前过度兴奋也可能诱发。身体不适如胀气、出牙疼痛、缺钙等生理状况,或白天的情绪波动、作息不规律等心理因素均可能成为诱因。部分研究还发现,发热性疾病期间或疫苗接种后,夜惊发作可能暂时性增多。
处理婴儿夜惊需保持冷静,避免强行唤醒或过度干预,轻柔安抚即可。确保睡眠环境安全,移除周边危险物品。日常需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睡前激烈活动,建立固定的睡前程序。若发作频繁每周超过3次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抽搐、呼吸异常,应及时就医排除癫痫、睡眠呼吸暂停等病理性因素。记录夜惊发作时间和细节有助于医生判断。多数情况下,家长只需耐心等待神经系统自然发育完善,无需特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