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传播途径包括母婴垂直传播、血液或体液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共用注射器具传播、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传播。具体分析如下:
1.母婴垂直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分娩过程或哺乳由携带病毒的母亲传染给新生儿。分娩时胎儿接触母体血液和分泌物是主要传播方式。携带高病毒载量的母亲传播风险更高,新生儿感染后易发展为慢性携带状态。
2.血液或体液接触传播: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可能导致传播,如伤口暴露、共用剃须刀或牙刷等。病毒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进入体内,微量血液即可造成感染。
3.性接触传播:无防护性行为可能通过黏膜接触传播病毒,精液和阴道分泌物均可能携带病毒。多性伴侣或同性性行为者感染风险较高。
4.共用注射器具传播: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极易导致病毒传播。注射器具直接进入血液,病毒通过残留血液快速传播,感染风险极高。
5.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传播:重复使用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牙科设备或针灸针,可能造成医源性感染。病毒在器械表面残留并通过操作传播。
预防乙肝需接种疫苗,避免高危行为。接触可能污染的血液或体液时立即清洗消毒。医疗机构需严格规范消毒流程,确保器械安全。感染者应定期检查并遵医嘱治疗,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