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酮测定正常值因检测目的、生理阶段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女性月经周期中,卵泡期孕酮水平通常低于1ng/mL,黄体期可升至5-20ng/mL。妊娠早期孕酮值应维持在10-30ng/mL,随孕周增加逐渐升高,妊娠晚期可达100-300ng/mL。男性与绝经后女性孕酮水平较低,一般低于1ng/mL。不同实验室因检测方法如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法可能存在参考范围差异,需结合具体报告单标注的区间判断。
孕酮作为关键的生殖激素,其水平动态变化与生理状态密切相关。在月经周期中,排卵后黄体形成促使孕酮分泌增加,为受精卵着床创造适宜环境。若未受孕,黄体萎缩导致孕酮下降,引发子宫内膜脱落形成月经。妊娠期间,胎盘逐渐取代黄体成为孕酮主要来源,维持子宫稳定性并抑制宫缩。孕酮不足可能导致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或月经紊乱,而异常升高需警惕肾上腺或卵巢疾病。某些药物如黄体酮制剂、促排卵药可能干扰检测结果,需提前告知医生用药史。
解读孕酮报告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其他检查。单次检测可能无法反映真实情况,动态监测更有价值。例如,辅助生殖技术中需多次检测以评估黄体支持效果;疑似宫外孕时需联合HCG与超声检查。样本采集时间影响结果准确性,通常建议黄体期或妊娠特定孕周检测。部分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伴随孕酮水平异常,需综合排查。实验室应规范操作避免溶血或延迟检测导致的误差,患者无需空腹但需保持情绪稳定以减少应激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