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应挂骨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疼痛科、儿科。具体分析如下:
1.骨科:骨髓炎属于骨骼系统感染性疾病,骨科医生熟悉骨骼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能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骨质破坏范围,制定手术清创或引流方案。骨髓炎常伴随死骨形成或窦道,骨科可处理病灶清除及骨缺损修复,部分慢性病例需植骨或外固定治疗。
2.感染科:骨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感染科擅长病原学诊断及抗感染治疗。医生会根据血培养、脓液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指导长期静脉用药疗程。耐药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时需联合用药,感染科能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及肝肾功能影响。
3.风湿免疫科:部分骨髓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风湿免疫科可鉴别非感染性炎症,通过免疫抑制剂调节异常免疫反应。此类疾病易误诊为感染性骨髓炎,需结合实验室检查排除风湿因子干扰。
4.疼痛科:骨髓炎常伴随剧烈骨痛,疼痛科能针对性缓解症状。采用神经阻滞、药物镇痛等方式改善生活质量,尤其适用于术后疼痛或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管理需避免成瘾性药物滥用,同时配合原发病治疗。
5.儿科:儿童骨髓炎发病率较高,且症状不典型。儿科医生熟悉儿童骨骼发育特点,能区分骨髓炎与生长痛或肿瘤。儿童用药剂量需按体重调整,手术方案需考虑骨骺保护,避免影响骨骼生长。
骨髓炎治疗需多学科协作,急性期以控制感染为主,慢性期需处理骨质破坏。诊断时需结合病史、影像及实验室检查,避免漏诊。抗生素使用需足疗程,手术干预时机需谨慎评估。康复期需加强营养支持,定期复查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