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眩晕症效果较好的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其中,中药辨证施治是核心手段,根据患者体质和证型选用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典方剂,配合针灸风池、百会等穴位,能显著改善气血失调、痰湿上扰等病理状态。
眩晕症在中医理论中多与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痰浊中阻等因素相关。中药治疗强调个体化方案,肝阳上亢者以平肝潜阳为主,气血亏虚者侧重益气养血,痰湿型则需健脾祛痰。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如针刺太冲穴可疏肝降逆,艾灸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推拿手法作用于头颈肩部,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椎动脉供血。部分患者结合耳穴压豆或代茶饮如菊花、决明子辅助调理,效果更佳。
治疗期间需注意辨证准确,避免自行滥用补药或泻火药物。孕妇及严重高血压患者应谨慎选择针灸或活血类中药。饮食宜清淡,减少肥甘厚味摄入,避免突然起立或头部剧烈转动。若眩晕伴随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需及时排除中风等急重症。疗程中定期复诊调整方剂,配合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有助于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