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寒湿的中成药常见的有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水、五苓散等。这类药物多由温阳散寒、健脾祛湿的中药组成,适用于寒湿困脾、阳气不足导致的腹胀腹泻、肢体沉重、舌苔白腻等症状。
寒湿是中医常见的病理因素,多因外感寒邪或饮食生冷导致。附子理中丸以附子、干姜温中散寒,适合脾胃虚寒;参苓白术散侧重健脾化湿,适合脾虚湿盛;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常用于暑湿感冒或胃肠型感冒;五苓散则利水渗湿,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水湿停滞证。不同药物针对的寒湿证型有所差异,需结合具体症状选择。
使用去寒湿中成药需注意辨证施治,避免误用。热证或阴虚内热者禁用温燥类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避免加重湿邪。部分药物含附子等有毒成分,需严格按剂量服用,孕妇及体弱者慎用。长期服用可能伤阴耗气,建议症状缓解后停药或遵医嘱调整。若出现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