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阴虚是中医常见证候,主要表现为阴液不足导致虚热内生,累及脾肾两脏。常见症状包括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食欲减退、大便干结等。舌象多呈现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脾肾阴虚的病理基础在于阴液亏虚,无法滋养脏腑。脾阴虚多因饮食不调、久病耗伤,导致运化失常,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肾阴虚则与先天不足、劳倦过度有关,表现为腰膝无力、失眠多梦。两者相互影响,脾虚不能化生精微滋养肾阴,肾阴不足又无法上济脾土,形成恶性循环。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男性遗精、女性月经量少等生殖系统症状,需结合整体辨证分析。
调理脾肾阴虚需注重滋阴清热、健脾益肾。饮食宜选择银耳、百合、山药等甘润之品,避免辛辣燥热食物。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有助于减少阴液耗伤。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可辨证使用,但需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避免自行滥用。长期症状未缓解或加重者,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器质性疾病。情志调节也很重要,过度焦虑可能加重阴虚火旺,保持心态平和有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