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长疖子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挤压或抓挠、局部热敷缓解疼痛、外用抗菌药膏控制感染、严重时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疖子由细菌感染引起,耳道皮肤破损或潮湿易加重感染。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外耳道,避免污水进入。清洗后彻底擦干,减少细菌滋生环境。勿用棉签深入掏挖,防止损伤皮肤屏障。
2.避免挤压或抓挠:疖子未成熟时挤压可能导致感染扩散,甚至引发耳周蜂窝织炎。疼痛时勿用手搔抓,避免细菌通过指甲传播。若疖子自发破溃,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理脓液,切勿强行剥除痂皮。
3.局部热敷缓解疼痛: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疖子成熟软化。用40℃左右温水浸湿干净毛巾,拧干后敷于患处10分钟,每日3-4次。热敷后及时擦干皮肤,避免长时间潮湿刺激。
4.外用抗菌药膏控制感染:适用于未破溃的小疖子。清洗患处后,取少量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涂抹,覆盖整个红肿区域。每日2-3次,连续使用不超过一周。若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用。
5.严重时及时就医:疖子持续增大、伴随发热或听力下降需就医。医生可能切开排脓,并开具口服抗生素。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潜在疾病,避免自行处理导致并发症。
耳道结构特殊,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听力。治疗期间避免游泳或戴耳机,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观察症状变化,若红肿蔓延至耳周或面部,须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