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是临床诊断和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重要依据。通过实验室培养可明确病原体存在,药敏试验则指导精准用药,避免抗生素滥用。
支原体培养需采集呼吸道分泌物、泌尿生殖道拭子等标本,接种于专用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孵育。由于支原体无细胞壁,生长缓慢,培养周期通常为5-7天。阳性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可确诊感染。药敏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检测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药敏结果对临床选择有效药物至关重要。
操作过程需严格无菌,避免标本污染导致假阳性。培养基成分和pH值需精确控制,否则影响支原体生长。药敏试验应标准化,确保结果可靠性。部分支原体可能存在天然耐药,需结合临床判断。报告解读时需注意抑菌圈直径或最低抑菌浓度MIC的临界值,区分敏感、中介或耐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混合感染,需联合其他检测综合评估。治疗期间应随访症状变化,必要时复查培养及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