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干骨折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延迟愈合。具体分析如下:
1.脂肪栓塞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多发生于骨折后48小时内,骨髓腔内脂肪滴进入血液循环,阻塞肺或脑部血管。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及皮肤瘀点,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早期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治疗以氧疗、激素及支持治疗为主。
2.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因骨折后局部出血或水肿导致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压迫血管神经。表现为患肢剧烈疼痛、感觉异常及被动牵拉痛,需紧急切开减压以避免肌肉坏死。监测筋膜室内压是重要诊断手段,延误处理可能遗留功能障碍。
3.感染:开放性骨折或手术操作可能引发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及发热。清创彻底和抗生素应用是关键预防措施,深部感染需引流或移除内固定物。感染控制不佳可能转为慢性骨髓炎。
4.血管神经损伤:骨折端移位或碎片可能直接刺破血管或压迫神经,导致肢体缺血或感觉运动障碍。血管损伤表现为脉搏消失、皮温降低,需紧急手术修复。神经损伤以腓总神经多见,表现为足下垂或麻木,部分需探查松解。
5.延迟愈合:骨折端血供不足、固定不稳或感染等因素可导致延迟愈合,表现为骨折线持续存在、局部异常活动。需调整固定方式或植骨促进愈合,长期不愈可能发展为骨不连。
胫腓骨干骨折后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情况,尤其注意疼痛变化与血液循环。早期活动未固定关节有助于预防关节僵硬,但需避免过早负重。定期复查影像学以评估愈合进展,出现异常及时干预。饮食应保证蛋白质与钙质摄入,戒烟酒以促进骨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