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确实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中风发生时,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若运动神经中枢受损,可能引发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即临床所称的偏瘫。约70%的中风存活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其中偏瘫占比最高。
中风后偏瘫的严重程度与脑损伤范围密切相关。大脑运动皮层或传导通路受损时,常表现为一侧上肢、下肢及面部肌肉控制力下降,伴随肌张力异常或痉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联合反应,即健侧肢体用力时会引发患侧不自主运动。康复黄金期为发病后3-6个月,此时神经可塑性最强,通过运动再学习、物理治疗及作业疗法可显著改善功能。现代康复医学强调早期介入,如体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等预防并发症,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机器人辅助训练等新技术提升康复效果。约30%患者可能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需长期使用拐杖或轮椅辅助。
预防偏瘫加重需注意监测血压血糖,避免二次中风。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过度锻炼可能诱发异常运动模式。患侧肢体需防跌倒、压疮及关节挛缩,寒冷刺激可能加重痉挛。营养支持应保证蛋白质摄入,控制盐分预防水肿。心理干预同样重要,抑郁焦虑会延缓康复进程。定期复查脑部影像评估恢复情况,部分病例经颅磁刺激等神经调控技术可能带来额外改善。家属需学习正确辅助方法,避免代劳过度影响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