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血管内操作将动脉瘤填塞,防止破裂出血。该技术利用导管将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腔内,促进血栓形成,从而隔绝血流对瘤壁的冲击。相比开颅手术,介入栓塞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多数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首先穿刺股动脉插入导管,在X线引导下将微导管送至动脉瘤部位。根据瘤体形态选择弹簧圈、血流导向装置或液体栓塞剂等材料进行填塞。弹簧圈通过机械阻塞和促进血栓形成达到封闭效果,而血流导向装置则通过改变血流方向使瘤内血栓机化。术后需抗血小板治疗防止血栓形成,并定期影像学复查评估栓塞效果。对于宽颈或复杂动脉瘤,可能结合支架辅助技术提高稳定性。
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药物过敏史,避免术中并发症。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穿刺部位出血、下肢动脉搏动及神经功能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发热等术后反应,需对症处理。长期随访中若发现瘤体残留或复发,需考虑二次干预。严格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波动可降低再出血风险。术后3-6个月需行脑血管造影复查,确保动脉瘤完全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