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阴道流血属于正常现象,通常持续2-6周,出血量逐渐减少。初期出血类似月经量,颜色鲜红,随后转为淡红色或褐色分泌物。若出血量突然增多、持续时间过长或伴随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
剖腹产后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恢复至孕前状态,这一过程中排出的血液、黏液和组织残渣称为恶露。产后前3天恶露量较多,含有少量血块属正常现象。随后出血量逐渐减少,颜色由鲜红转为粉红,最终变为白色或黄色分泌物。若产后两周仍大量出血,或恶露有恶臭、发热、腹痛等症状,可能提示感染、胎盘残留或子宫复旧不良,需医疗干预。
产后需密切观察出血情况,使用专用产褥垫计量出血量。每日更换卫生巾频率过高如每小时浸透一片或排出大血块如鸡蛋大小均属异常。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以防增加出血风险。饮食上多补充铁质和蛋白质,促进恢复。若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或发热超过38℃,应立即联系医生。哺乳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但需注意哺乳姿势避免压迫伤口。定期复查超声可确认子宫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