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通常将35岁及以上的孕妇定义为高龄孕妇。这一年龄界限的设定基于大量临床数据,表明35岁后妊娠风险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体现在生育能力下降和妊娠并发症增多两方面。国内外权威指南均采用此标准,但实际风险会随个体健康状况与产前管理差异而浮动。
高龄妊娠的风险机制涉及多重生理变化。卵巢储备功能在35岁后加速衰退,卵子染色体异常率显著增高,导致自然流产率可达25%以上,唐氏综合征发生率较25岁孕妇增加5倍。子宫血管弹性降低可能引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可达适龄孕妇的2-3倍。代谢功能减退也使妊娠期糖尿病风险提升40%,胎盘功能不足导致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增加1.8倍。晚育群体中前置胎盘、早产等产科并发症的临床统计也显示明显增高。
计划高龄妊娠需提前3-6个月进行孕前评估,重点筛查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孕期应严格遵循产检时间表,11-13周完成NT超声及早期血清学筛查,16-20周进行无创DNA或羊水穿刺。营养补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叶酸摄入量建议增至0.8mg/日,钙剂补充量应达到1000-1200mg。适度运动以每周150分钟中低强度有氧活动为宜,避免久坐引发的血栓风险。出现异常宫缩、阴道流血或持续头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分娩方式应根据宫颈条件及胎儿状况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