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是指婴幼儿腹股沟或脐部出现可复性包块,多因先天性腹壁薄弱或发育不全导致内脏器官突出所致。常见类型包括腹股沟疝和脐疝,多数在哭闹、咳嗽或站立时明显,安静平卧时可自行回纳或消失。
小儿疝气的发生与胚胎期发育异常密切相关。腹股沟疝多见于男婴,因睾丸下降过程中鞘状突未完全闭合,肠管或网膜易从此处膨出;脐疝则因脐环未完全闭合,腹腔内容物从脐部薄弱处突出。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腹壁肌肉发育不成熟有关。部分患儿随着生长发育,疝环可能逐渐闭合自愈,但若发生嵌顿包块无法回纳并伴随疼痛、呕吐,需紧急就医避免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家长需密切观察疝块变化,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或剧烈运动。发现包块突然增大、变硬、触痛或伴随呕吐、腹胀时,应立即就医。日常护理中可适当使用疝气带暂时固定,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操作,避免压迫过度。手术是根治小儿疝气的有效方法,通常选择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复查,确保愈合良好。若患儿合并其他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需优先治疗原发病以减少腹压,降低疝气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