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患慢性咽喉炎确实属于职业病的范畴。由于职业特性需要频繁用嗓,咽喉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加上粉尘、粉笔灰等刺激,容易引发声带充血、水肿等病变,最终发展为慢性炎症。这类因工作环境或工作方式导致的疾病,符合职业病认定标准。
慢性咽喉炎在教师群体中高发,与职业行为密切相关。授课时需要长时间大声说话,声带反复摩擦受损;教室环境中粉笔灰尘、干燥空气等会持续刺激咽喉黏膜。部分教师为维持课堂秩序不得不提高音量,进一步加重咽喉负担。初期可能表现为声音嘶哑、咽干,若不及时干预会发展为黏膜增生、声带息肉,甚至影响正常发声。部分地区已将教师咽喉疾病纳入职业病目录,可依法申请工伤鉴定与医疗保障。
预防慢性咽喉炎需从减少刺激和科学用嗓入手。教室可推广无尘粉笔或电子白板,保持空气湿度;教师应掌握腹式呼吸等发声技巧,课间多喝温水滋润咽喉。定期进行喉镜检查,发现声带异常及时治疗。学校可合理安排课程,避免连续用嗓过度。若确诊为职业病,需保留医疗记录和工作证明,按流程申请相关权益。日常避免辛辣饮食和冷热刺激,戒烟酒以减少黏膜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