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浸泡一晚上再煎煮是可以的,但需根据药材特性调整时间。多数根茎类、矿物类药材适合长时间浸泡,而花叶类或挥发性成分较多的药材浸泡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有效成分流失。浸泡时间通常建议4-12小时,夏季高温环境下需冷藏防止变质,冬季可适当延长至24小时。
长时间浸泡有助于药材充分吸水膨胀,促进有效成分溶出。例如茯苓、黄芪等质地坚硬的药材,细胞壁在冷水中缓慢软化后更易煎出有效物质。但薄荷、砂仁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建议煎煮前浸泡30分钟即可。特殊药材如附子需先煎解毒,即使长时间浸泡仍需单独煎煮1小时以上。现代部分苷类成分在冷浸过程中会酶解,如苦杏仁苷浸泡超过8小时可能降低药效,这类药材需严格控制浸泡时长。
煎药器具建议使用砂锅或陶瓷锅,避免金属容器与药材发生化学反应。浸泡水量以淹没药材2-3厘米为宜,煎煮时不再添水。发现浸泡后药液变浑浊或有酸味应立即丢弃。高血压或肾病患者需遵医嘱控制煎药水量,部分利水药材不宜久浸。孕妇使用活血类药材时,浸泡与煎煮时间均需严格遵循医嘱。药材冷藏浸泡超过24小时可能滋生细菌,建议重新调配。特殊炮制药材如炙甘草、醋柴胡等,其浸泡时间会影响炮制辅料的作用效果,需咨询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