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人群。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肺炎患儿所处环境需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原体浓度。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但需避免冷风直吹。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同时缓解患儿呼吸不畅症状。湿度过低易刺激呼吸道,建议维持50%-60%湿度,必要时使用加湿器。
2.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肺炎常伴随发热,需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退热贴。持续高热或体温骤降均需警惕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发热期间避免包裹过厚衣物,防止热量积聚加重不适。
3.保证充足水分摄入:肺炎患儿呼吸频率加快,易导致脱水。应少量多次喂温水、母乳或稀释果汁,每日饮水量按体重计算,每公斤不少于50mL。水分不足可能引发痰液黏稠,加重咳嗽。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需立即补液治疗。
4.遵医嘱规范用药: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需严格按剂量、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增减。止咳化痰药物应根据痰液性质选择,干咳与湿咳用药不同。服药后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中药制剂需辨证使用,避免与西药相互作用。
5.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人群:患儿抵抗力较弱,需隔离养护。家庭成员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减少探视。康复期内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冷空气刺激诱发反复感染。
小儿肺炎恢复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粥、蒸蛋等,忌辛辣油腻。卧床时抬高头部15-30度以利呼吸,咳嗽剧烈时轻拍背部助痰排出。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青或精神萎靡等危重表现,必须即刻送医。康复后定期复查胸片,评估肺部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