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下体有异味可能与多种炎症相关,常见的有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或滴虫性阴道炎。异味的具体表现因感染类型而异,例如鱼腥味多与细菌性阴道炎相关,而酸臭味或刺鼻气味可能提示霉菌或滴虫感染。正常分泌物应呈透明或白色,无明显刺激性气味,若伴随颜色异常如黄绿色、瘙痒、灼热感或排尿疼痛,需警惕炎症存在。
细菌性阴道炎主要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导致,厌氧菌过度繁殖会产生胺类物质,引发典型鱼腥味。霉菌性阴道炎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滥用抗生素或孕期女性,分泌物呈豆腐渣状,伴有明显外阴瘙痒。滴虫性阴道炎通过性接触传播,分泌物呈黄绿色泡沫状,气味刺鼻且可能伴随尿频尿痛。宫颈炎、盆腔炎或衣原体感染也可能引起异味,但通常伴随下腹坠痛或异常出血。
日常需注意外阴清洁,但避免频繁使用洗液冲洗阴道内部,以免破坏酸碱平衡。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久坐潮湿环境。性生活前后注意卫生,固定性伴侣可降低感染风险。出现异味时切勿自行用药,错误使用抗生素可能加重病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白带常规检查,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治疗。治疗期间禁止同房,伴侣需同步检查以防交叉感染。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减少霉菌感染几率。若反复发作,需排查激素水平或免疫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