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确实可能出现黄体破裂的情况。黄体是排卵后由卵泡转变形成的临时内分泌结构,主要分泌孕激素以维持早期妊娠。妊娠早期黄体体积增大,血管丰富,在外力撞击、剧烈运动或性生活等刺激下可能发生破裂,导致腹腔内出血和急性腹痛。
黄体破裂多发生在妊娠前三个月,此时妊娠黄体尚未被胎盘完全替代。典型症状为突发下腹剧痛,常伴恶心、呕吐或肛门坠胀感,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诊断需结合超声检查,观察盆腔积液情况,必要时检测血HCG和血红蛋白水平。轻微出血可保守治疗,绝对卧床并密切监测;大量出血则需手术止血,腹腔镜是首选方式。妊娠期黄体破裂需与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急腹症鉴别,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孕妇需警惕剧烈运动或腹部外伤,出现持续腹痛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确诊后严格遵循医嘱选择治疗方案。术后需加强营养促进恢复,定期复查胎儿发育情况。黄体破裂通常不影响妊娠进程,但反复出血可能增加流产风险,需加强产检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