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肺炎护理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密切观察呼吸与体温变化、少量多次喂水或母乳、拍背帮助排痰、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人群。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肺炎患儿对空气质量敏感,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避免冷风直吹。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干燥空气易刺激呼吸道。避免使用香薰或烟雾,防止加重咳嗽。通风时可将婴儿暂时抱离房间,返回前确保室温适宜。
2.密切观察呼吸与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若超过38℃需物理降温。观察呼吸频率是否增快婴儿正常呼吸40次/分钟以下,出现鼻翼扇动或胸骨凹陷提示呼吸困难。记录咳嗽频率与痰液性状,痰中带血或呈铁锈色需立即就医。夜间需加强监护,肺炎易在睡眠中病情加重。
3.少量多次喂水或母乳:肺炎会导致水分消耗增加,每1-2小时喂10-20mL温水或母乳,缓解喉咙干燥并稀释痰液。喂奶时抬高头部呈30度角,避免呛咳。若拒食或呕吐,改用滴管少量喂入。观察排尿量,每日少于6次可能脱水。
4.拍背帮助排痰:餐前或餐后1小时进行,手掌空心状由下向上轻拍背部,每次5-10分钟,每日3-4次。体位引流时让婴儿侧卧或俯卧,头部略低促进痰液排出。操作后清理口鼻分泌物,避免堵塞呼吸道。痰液黏稠时可配合雾化治疗。
5.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人群:患儿抵抗力弱,需隔离养护。家属接触婴儿前需洗手戴口罩,避免亲吻或对着婴儿呼吸。暂停探视,尤其流感季节。若护理人员出现咳嗽症状,应更换看护者。家中定期消毒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
护理期间避免擅自使用止咳药,咳嗽是排痰的重要方式。衣物选择纯棉材质,过厚易引发高热惊厥。如出现嘴唇青紫、持续嗜睡或抽搐,需紧急送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