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鼻炎常用穴位包括迎香穴、印堂穴、合谷穴、风池穴、足三里穴。具体分析如下:
1.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1寸处,主治鼻塞、流涕等症状。刺激该穴位可疏通鼻部经络,改善局部气血循环,缓解鼻腔充血。操作时采用斜刺或平刺法,深度约0.3至0.5寸,配合艾灸效果更佳。
2.印堂穴:在两眉连线中点处,具有镇静安神、通窍开郁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头痛、鼻痒。针刺时向下平刺0.3至0.5寸,局部酸胀感明显。
3.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能疏风解表、宣通鼻窍。针刺直刺0.5至1寸,可配合捻转手法增强刺激。
4.风池穴:枕骨下两侧凹陷处,属足少阳胆经。主治外感风邪导致的鼻塞、喷嚏。针刺时向鼻尖方向斜刺0.8至1.2寸,需注意避免深刺伤及椎动脉。
5.足三里穴: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该穴能补益脾胃、扶正祛邪,适用于慢性鼻炎体虚者。直刺1至1.5寸,可配合温针灸加强疗效。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施针。孕妇、出血体质者及局部皮肤感染者慎用。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注意保暖防寒。疗程结束后需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结合其他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