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膜炎的治疗包括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盐平衡、对症处理高热和头痛等症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流行性脑膜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临床常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调整用药。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杀灭病原体,减少脑膜炎症反应,降低病死率。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过敏反应,必要时更换其他敏感抗生素。
2.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和神经损伤。通常在抗生素使用前或同时给药,疗程不宜过长。糖皮质激素能降低听力损伤等后遗症风险,但需注意其副作用,如血糖升高和免疫力抑制。
3.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盐平衡:患者常因高热、呕吐导致脱水,需静脉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需及时纠正,避免加重脑水肿。补液过程中需监测尿量和中心静脉压,防止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4.对症处理高热和头痛等症状:高热可物理降温或使用解热镇痛药,头痛严重时给予镇痛药物。抽搐患者需使用镇静剂控制发作,保持呼吸道通畅。症状缓解有助于改善患者舒适度,促进恢复。
5.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定期检查血压、心率、呼吸和意识状态,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或休克迹象。严重病例需转入重症监护室,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或降颅压治疗。早期干预可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
治疗期间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饮食以易消化、高营养为主,昏迷患者需鼻饲喂养。康复阶段定期复查脑脊液和影像学,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