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多数情况下可以实现临床治愈,但根治效果因人而异,需结合病因、病程及个体差异综合判断。
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核心在于控制感染、修复鼓膜及改善中耳通气功能。急性发作期需足量使用抗生素,配合局部滴耳液或喷剂消炎;若存在鼓膜穿孔或胆脂瘤等结构性问题,手术干预如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可能成为必要选择。部分患者通过药物和手术可彻底消除病灶,听力亦能显著改善。病程较长或反复感染者,可能遗留咽鼓管功能障碍或听力下降,需长期随访观察。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合并症若未同步治疗,可能成为复发诱因,因此多学科协作至关重要。
日常护理中,避免耳道进水、用力擤鼻及吸烟等刺激行为,可降低复发风险。游泳时佩戴耳塞,感冒后及时处理鼻塞症状,有助于维持咽鼓管通畅。定期复查听力及耳内镜,能早期发现异常。需注意,自行使用偏方或中断治疗可能加重病情,延误最佳干预时机。儿童患者更需警惕腺样体肥大对中耳炎的影响,必要时需耳鼻喉科联合评估。总体而言,科学治疗结合生活习惯调整,多数患者能获得长期稳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