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是由于脐部发育不全或腹壁肌肉薄弱,导致腹腔内容物从脐环处向外突出形成的。这种情况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因腹壁肌肉和筋膜尚未完全闭合,腹腔压力增高时容易引发脐疝。
脐疝的形成与胎儿期脐带结构发育密切相关。胎儿时期,脐带通过脐环连接母体,出生后脐带脱落,脐环应逐渐闭合。若闭合不全,腹内压增高如哭闹、咳嗽或排便时可能将肠管或腹膜推至脐部皮下,形成柔软包块。大多数脐疝直径在1-2cm,通常无痛感,且可自行回纳。随着婴儿生长,腹壁肌肉增强,多数脐疝在1-2岁内自愈,少数需医学干预。
发现婴儿脐疝时,避免按压或束缚包块,以免造成损伤。日常需减少婴儿长时间剧烈哭闹,保持排便通畅以降低腹压。若包块变硬、无法回纳或伴随呕吐、红肿,可能发生嵌顿,需立即就医。极少数患儿需手术修补,但通常建议观察至2岁后再评估。家长无需过度焦虑,定期随访儿科医生即可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