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性胸椎骨折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正确姿势、遵医嘱使用支具、定期复查影像、加强营养摄入。具体分析如下:
1.避免剧烈运动:压缩性胸椎骨折后椎体稳定性下降,过度活动可能加重损伤或导致骨折移位。日常应减少弯腰、扭转等动作,尤其禁止提重物或突然发力。卧床休息时可进行踝泵练习等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脊柱受力。
2.保持正确姿势:坐立时背部紧贴椅背,使用腰垫维持脊柱生理曲度。睡眠选择硬板床,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减轻压力。避免长时间低头或驼背,防止椎体进一步受压。
3.遵医嘱使用支具:定制胸腰支具能限制脊柱活动,促进骨折愈合。穿戴时需确保贴合度,过紧影响呼吸,过松失去保护作用。每日佩戴时间根据骨折程度调整,通常需维持8-12周。
4.定期复查影像:骨折后1个月、3个月需拍片观察椎体高度变化及愈合情况。若出现疼痛加剧或下肢麻木,立即检查排除神经压迫。影像评估可调整康复方案,避免延迟愈合。
5.加强营养摄入: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促进骨修复,如牛奶、鱼类、深绿色蔬菜。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骨痂形成,但需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增加脊柱负荷。
恢复期间需密切关注身体反应,疼痛持续或活动受限时及时就医。心理调适同样重要,避免焦虑影响康复进程。药物使用严格遵循剂量,不可自行增减。环境布置注意防滑防摔,降低二次损伤风险。